
但願轉轉頭像舉舉牌,真的可以盡一分力,去感化一些在位的人,去阻止這場戰爭。
發生戰爭,身在地球每一個角落的人類,也是「命運共同體」,無一悻免的。
最近在音樂界有幾則比較轟動的新聞。第一則是有關維也納愛樂正在巡演,並在俄羅斯指揮Valery Gergiev的帶領下,於這周末三天在美國紐約的 Carnegie Hall 演出,當中的Rachmaninoff 鋼琴協奏曲,由俄羅斯鋼琴家Denis Matsuev 擔任獨奏。於宣戰那一刻,維也納愛樂在社交媒體同時宣傳是次巡演,引來無數留言。樂團最初堅稱「音樂無關政治」,繼續以原定計劃成行。過了一天,樂團宣佈臨時換人,並在接下來強調樂團「反戰」的立場。
第二則新聞亦是與這位俄羅斯指揮Gergiev 有關,意大利米蘭市長要求市內的國寶級歌劇院La Scala,重新考慮是否繼續與Gergiev近期的合作,Gergiev 原定於近日演出Tchaikovsky 的歌劇The Queen of Spades,劇院隨即支持這個建議,換來大量群眾支持,並希望同時將其他俄羅斯歌手如著名女高音Anna Netrebko一並踢走。
Gergiev 的確是備受爭議的,他與總統普京交情匪淺,亦是普京上任後,振興和對外宣傳俄羅斯藝術文化最有力的代表之一。在聖彼得堡,他得到不少支持,在舊的Mariinsky劇院旁邊,重新建造一個新的劇院和音樂廳。他和他的藝術家,這十多年來在歐洲樂壇的影響力愈來愈大,剛才提過的 Netrebko 就是他一手提攜的。反俄風潮一起,他自然首當其衝。
上面兩則新聞,顯示兩個世界級的音樂團體,對於群眾的正反回應。有群眾揶揄維也納愛樂出爾反爾,自打嘴巴,打倒了「音樂與政治無關」的聲明。更有群眾希望世界各樂團,停止聘用樂團的俄羅斯音樂家,以表明反戰立場。
在和平盛世,左傾大愛理論橫行的時候,很多人經常說,政治與XX無關,別混為一談,音樂應該歸於音樂。以上的群眾反應,我相信都是出自真心的,大家都希望為反戰盡一分力。兩個天團的做法得體與否,坦白說難以評價,只能說是否符合大眾期望。畢竟,在大眾期望下,撤換是遲早必然要做的事,只是哪一個團「不幸」剛好碰到演出,如果我們真誠抱有「音樂歸於音樂」的想法的話,表明反戰立場與撤換藝術家毫無關係。
但戰爭,似乎已經成為了每個人表忠的地方,每個人都真誠地盡一分力,但我們的力量是否真的在幫助事情發展呢?
戰爭對於我們是什麼?對於在上一個世紀,每位經歷過戰禍的祖父輩,往往不願提起。對於我們呢?這數十年,我們接觸戰爭,就只有電影和遊戲,對戰爭的印象,往往帶有「邪不能勝正」、「英雄無敵」等潛意識,或許我們對國破家亡的畫面,的確可以想像當中的切膚之痛,但我們對侵略者無情、戰爭如何殘酷的想像遠遠不足。
的確我們,對人性可以如何醜陋,想像力遠遠不足。有人說,每人在自己的領域宣傳反戰,也算是盡一分力。朋友,我們是在反戰?還是出錯了力,戰事一起,將一眾俄羅斯人在社區和團體趕走,便表明了立場?還是求心安,轉一轉圖去完成作為人類的責任?
戰爭在上一個世紀留下傷痛的痕跡,揭露了人類的陋惡,也顯示人類的光輝。
前陣子在看一眾二戰風雲人物的生平和演講,人格上毫不完美,在大是大非下卻是喜惡分明,言行合一。至於這一個年代的領導,沒有了擔當的風采,就只剩口水了。
但願轉轉頭像舉舉牌,真的可以盡一分力,去感化一些在位的人,去阻止這場戰爭。